当前位置:咒语大全首页 > 佛道儒之争(四)

佛道儒之争(四)

因为韩愈没有成功,唐宪宗后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朝政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

终于唐武宗继位了,这个唐武宗比较有意思,他自认是老子的后人(老子:李耳,道教的创始人)。唐朝皇帝因为有胡人血统,所以喜欢给自己找个有名的老祖宗,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找来找去就找到这个老子身上。因为是自认老子后人所以他比较相信道教。

他即位后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并亲临三殿,受法箓。在日益偏信道教的同时,武宗开始了对佛教的整顿。而赵归真因曾遭京师诸僧的诮谤,常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宋高僧传》卷十七),这时便利用武宗对道教的偏信,于宫中“每对,必排毁释氏”(《佛祖历代通载》)。他向武宗荐引了道士邓元起、刘玄靖等人,以声气相求,同谋毁佛。道教徒的煽动,加强了唐武宗灭佛的决心。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佛教作为异族宗教,自然也就在被排斥之列。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四年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而“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

武宗死前一年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动了“废佛”事件,佛教称为“会昌法难”。佛教在唐代帝王大倡崇道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玄宗时盛达极顶。安史之乱以后,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的破坏,扩充庄园,驱使奴婢,并和上层官僚相勾结,逃免赋税,另外,寺院还放高利贷,从中牟利。寺院经济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代宗时代,己有地方官查觉,上奏朝廷,但未得应有的限制,到敬宗、文宗时代,朝廷己起灭佛意图,仍未施行。延至武宗,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开始,到会昌五年彻底废佛达高潮。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僧尼还俗的二十六万五百余人,收充两税户,收肥沃良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同时规定“天下废佛铜像、钟磬,委盐铁使铸钱;其铁像委本州铸为农器;金银鍮石等像销付度支;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银铜铁之像,敕 出后限一月纳官,如违,委盐铁使依禁铜法处分。”朝廷下诏京都及东都,只准留佛寺二所,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只留一寺,余皆毁去。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这次“武宗灭佛”虽然主要是与国家有关,但是和儒家反佛教的倡议以及道家赵归真等人的推波助澜也不无关系。

《佛道儒之争(四)》由我要咒语网资料整理与编写,转摘请注明出处。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Copyright 51zhouyu.cn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06169号-2

当愿众生皆离苦 - 早生极乐成正果 - 还入娑婆度有情 - 不昧因果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