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中判官
曾有个乡里的老儒,为人正派,却有些儿孤僻,总觉得其他人都是些浑浊之辈,唯独自己了然天地之道。
这人一回住进一庙里读书,虽说那地方也大,住了好些人的,可他总对别人不理不睬。
一天夜里,他睡不着,就在左近趁月信步起来。俄而一客人来,他也正无聊着,也就暂时不管其他了,只想着把客人请到屋里,说会子话。俩人聊着聊着,才发现这客人甚是思维清晰,事理通透,便更是来了兴致。
这人说道“圣贤所说的仁善,是没有目的,不图回报的与人为善。然而有所需索而做好事的,虽说也是人情事理之中,可动机完全是人的欲望。所以说
佛教的因果之说没有儒家之道高尚,所以佛门的福田才说‘君子不学佛’”
客人却不敢苟同的辨道“先生的话有些片面了。虽然儒家之道可以管束自己,却不能规矩他人,也就是说,君子固然能遵循夫子那套,可天下之人呢?想当初孔夫子这些圣人,为天下道德画出标准,教化世人以仁义为先。那些愚笨不知道何谓仁善的,他们就引导或帮助,那些狡诈,因图自己利益不肯为的,他们就胁迫,于是世上才出现了赏罚制度。”
“虽说有人为了赏赐而为天下计,圣人也不计较他们这点私心。虽说有人因为惧怕责罚而扛起匹夫有责,圣人也不责怪他们这点子动机。可圣人有时也惩罚前面所说的俩类人,是因为圣人要告诫天下之人,不要利欲熏心。然而圣人有时候也会极力的劝导世人,要因赏而更勇,因罚而更惧,所以天下人时常迷茫,不知如何才好。”
“况且圣人说过,因赏罚制度而遵循礼数,这些的动机都是人的欲望,而圣人又劝世人要这样,然而世人还是觉得圣人如此反复,完全还是为天下计,这个道理是有的吧?”
“大约天下之人,聪明懂理的还在少数,所以圣人所设的赏罚制度的对象只是中间一部分人——那些智慧还有欠缺,礼数通晓的不够透彻,所以要以这种制度来规矩他们,对于那些愚昧的平头老百姓,圣人便开设教堂,来教化这些人。佛家的因果之说,其实它的对象也是这类中间人士。所以说佛家和儒家也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天下而计。如今先生以儒家有些人批判谋利计功——也就是赏罚制度的言论来指责佛家的因果报应,难道先生是要推翻孔夫子么?”
“先生只是看见世上有那和尚欺骗世人,说什么若是不化缘与我,就要遭祸,反之却有福临门,或是看到那些愚昧的老百姓,吃斋念佛就说他这是行善,说他如此便可得福,就因此认为佛家是专门骗人的,却不知道佛家的
因果报应与儒家的赏罚制度是一样的。”
这老儒听了这客人的一席话,还是有些不认同,还打算争辩呢!可抬头之时,却见天已微亮了。这时,客人也察觉时辰到了,便打算离去,可这老儒迂腐至极,硬要留他把话说清楚,却突见这客人僵硬直挺,细看才骇然发现,原来他是一尊庙里的菩萨。
《庙中判官》由
我要咒语网资料整理与编写,转摘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