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咒语大全首页 > 佛缘素食食谱

佛缘素食食谱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

­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很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

­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禁止食鱼肉的戒条,所以今天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以及北传中的日本僧人都允许吃鱼肉。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

­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经典熟稔于心,根据佛经“戒杀生”的规定,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 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并以“王法治问”的强制措施严加管制,从而形成汉地僧人吃素的制度,并一 直坚持至今。同时,梁武帝还提倡臣民吃素,并规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牺牲品。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 食可谓最力,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过去,素食常常与持斋念佛联系在一起,佛门净素是素食的主流;但近年来,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素食的原料,过去以青菜、豆腐为主;现在已发展为大豆蛋白、小麦蛋白、魔芋、菌以及海藻提取物等。素食者主要吃的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干果及种子。 ­

  民素流行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素食主义”的盛行和各地素菜馆的兴起。现代素菜馆融合了宫廷素食、佛门净素和民间各大菜系的素食,甚至引入很多西餐的做法。 素菜馆主要有两个门派,一是仿荤,重形象逼真、“味妙味肖”;二是全素,但求原味创新,尽量不使用半成品,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趋时尚。很多素菜馆为了制 作纯正精良的素菜,往往聘请佛门素斋掌勺大厨;店主很多都是在家居士,菜馆的布局清静雅致、供奉佛祖,厅名、菜名会选取佛门典故,背景音乐使用佛教音乐, 用具也会体现佛教特色,总之在整体设置、细节安排上都会亲近佛门,同时往往会流通、助印佛教文化方面的善本。 ­

  现代民素更多积极地接引了佛教元素,秉承佛教饮食传统和文化内涵,融合了宫素的精细、民素的天然、佛素的纯正,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命名雅致,烹饪技法,博采众长,色、香、味、形、神、皿、质、养、声、境和谐统一,可称为“新素食”。  ­

  总之,中国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然而,“新素食”与佛教文化的亲缘关系仍然可见一斑。 ­

­­{佛缘素食食谱}

­­

珍珠丸子

­­­­   配料:长糯米1杯、素肉碎1/2杯、老豆腐1块、荸荠末1/3杯、面粉2大匙

­   制作方法:

­   1.糯米洗净泡水4小时,沥干。

­   2.素肉碎用油炒过,加入其余材料拌匀,做成如乒乓球大小的丸子,再沾裹糯米,上锅大火蒸8分钟即可

­

翡翠豆腐

­­­   配料:豆腐一盒、菠菜200克,香菇6只、胡萝卜末少许

­   制作方法:

­   先将菠菜洗净,去梗,取叶,剁成泥状。豆腐沥干,压碎,放入菠菜泥,加盐一茶匙,糖少许,香油,蛋白1个,淀粉1大匙,白胡椒粉少许,拌匀。将上述材料置 于抹过油的微波炉容器内,以强微波7分钟炖煮后,扣于大盘。再将香菇切丁,与胡萝卜末一起加入适量鲜汤或水,以强微波5分钟煮滚,迅速拌入调匀的水淀粉勾 芡,再滴入香油,一道清香美味的翡翠豆腐大功告成了。

­­

红薯粥

­­­­   配料:甘薯250克 粳米100克 白砂糖30克

­   制作方法:

­   1. 将新鲜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

­   2.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水。

­   3. 将红薯块和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煮至粥稠,依个人口味的酌量加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

豆腐沙拉

­­­­­­   配料:豆腐2大块,芝麻酱2大匙,姜末1大匙,辣油1茶匙,酱油1大匙,糖1/2茶匙,盐1/4茶匙,开水2大匙,麻油 1/2茶匙

­   制作方法:

­   1、 豆腐以冷开水冲净后,浸泡与盐水中6小时,使其入味。­   2 、调味汁拌匀淋于豆腐上,可冷藏后食用,食前可放些香菜或海苔碎片。

­­­

香脆锅巴

­­­­      配料:大米锅巴150克、熟芝麻5克。花生油500克(实耗油50克)、椒盐、麻油5克。

­      制作方法:

­    1、锅巴改成小块,放入碟内待用。

­    2、先把锅巴小块撒上少许清水,再把生芝麻撒到锅巴上,一定要粘上。

­    3、烧锅下油,待油温120度,放入锅巴炸至金黄香脆入碟,撒入椒盐,再淋入麻油即可。

­

土豆泥

­­­     配料:土豆六个 黄油一汤匙 盐一小撮 酱油少许 香菜少许 牛奶四分之一碗

­     制作方法:

­   将土豆洗净煮熟,捣成泥状,一边捣,一边加入黄油、盐、酱油和牛奶,捣碎、捣匀后,装盘,洒上香菜末。这是三人分量,配以下面的色拉或热汤。

­­

百合红枣粥

­­­­   配料:江米30克勤克俭,百合9克,红枣10枚,白糖适量

­   制作方法:

­   1、先将百合用开水泡一次,以沏支一部分苦味。

­   2、江米淘净,和百合、红枣用文火缓熬成粥,加白糖适量即成。

   功效:这一种粥,特别适合女性朋友。江米甘平,能益气止汗百合甘苦微寒,能清热安神,治虚火、利二便函。辅以红枣甘温,养心补血安神。对植物神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有清虚火、安心神、治失眠之疗效。

­­­

四龙吐珠

­­­­­     配料:花生200公克、毛豆200公克、生香菇4朵、红萝卜100公克、盐1匙、味素1匙、香油1匙

­     制作方法:

­      a、红萝卜、生香菇洗净、切丁,毛豆、花生洗净备用。

­      b、将(1)料全部一起过水烫熟

­      c、热锅油,放入(2)、调味料和少许水,炒匀炒熟即可。

­

家常豆腐

­­­      配料:豆腐1块、青椒半个、红椒1个、红萝卜1小段、洋菇6朵、玉米笋3支、木耳少许、酱油1/2小匙、味精1/2小匙、豆瓣酱1/2小匙、辣椒酱1/2小匙、糖1/2小匙

­     制作方法:

­     A、 豆腐切片用7分热油炸成金黄色,捞起沥油备用。

   B、青椒、红萝卜、洋菇、玉米笋切片,木耳切小块,红椒切小段,均备用。

   C、红椒先下锅略炒,再加入青椒、红萝卜、洋菇、玉米笋、木耳一起拌炒。

   D、加入水和所有调味料拌炒均匀,再倒入炸好的豆腐同煮约1分钟,即可用太白粉水勾茨,并滴入香油增香。

­­

妙手豆皮素菜卷

­­­­­     配料:豆皮一张,香菇、木耳、云耳、莲子泡水洗净,切丝。青红椒切丝。

­     制作方法:

­香菇、云耳、木耳、莲子放在碗中,加花生油、糖、味精、盐、酱油、湿淀粉搅拌。

­  豆皮分四分,每分三张切开,把这些配料放在豆皮上,卷好,切掉多于部分,用一跟葱扎好下锅蒸六分钟。

­  上海青去叶留心,下开水灼一下,摆盘。用花生油、盐、味精、湿淀粉调成汁,烧开淋在豆皮上,淋点香油。

­

无所不能的南瓜——【南瓜蒸饺】

­­­­­    配料:馅、南瓜泥、面粉

­   制作方法:

  1、南瓜蒸熟捣烂成泥,趁热加入面粉,和成温面团。

  2、切成比平时煮饺子稍大一点的剂子。

­   3、擀皮,包馅。

  4、包成蒸饺。开水上锅,蒸15分钟即可。

­­­

如意金砖:豆腐

­­­   配料:盒装山水豆腐、菜胆、发湿黄耳、发湿榆耳、白糖、老抽、盐、花生油、生粉、汤等。

­    制作方法:

  1、把豆腐切成长方形,要稍薄一点;黄耳、榆耳切成小块。

­  2、烧油至七成熟,油温一定要够,然后把豆腐放下去炸至金黄色,捞出来放进碟里。

­  3、把菜胆用水稍微煮一下,煮的时候要放入油、盐,让它入味。然后放调味料把菜胆炒熟,起碟放在豆腐之间。

­  4、把黄耳、榆耳用汤滚煨,要放少许绍酒和盐到汤里。

­  5、最后用糖、老抽调味后勾芡,再浇在豆腐和青菜上面。­

炸烹茄条

­­      主料:嫩茄子300克。配料:尖椒10克、胡萝卜10克、湿淀粉75克,色拉油750克。调料:碘盐5克,蘑菇精3克,酱油5克,白糖20克,醋10克,香菜3克。

­      制作方法:

    1)把茄子去蒂洗净去皮,切4厘米长、1厘米见方的条,放入湿淀粉挂糊抓匀。

   (2)姜切丝,尖椒、胡萝卜切线,香菜切寸段。碗内放酱油、盐、蘑菇精、糖、醋等兑成汁待用。

­   (3)勺内放油,烧六七成热,把茄条逐个下勺里,炸呈金黄色,倒出沥油。

­   (4)勺内放底油,烧热后放姜、尖椒丝、胡萝卜丝,再放炸好的茄条,香菜,速倒入对好的汁,颠翻几下,装盘即好。关键:茄条要炸挺实,才能酥脆。倒入汁烹炒时要速度快些,口感好。 《佛缘素食食谱》由我要咒语网资料整理与编写,转摘请注明出处。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Copyright 51zhouyu.cn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06169号-2

当愿众生皆离苦 - 早生极乐成正果 - 还入娑婆度有情 - 不昧因果观自在